你擔心過變老嗎?這是我近來一直思考的事情。就在這樣的心境下,看了電影<Youth>。
<Youth> 的殿堂級演員一字排開,有影帝Michael Caine、Harvey Keitel、影后Jane Fonda、奧斯卡最佳女配角Rachel Weisz,單看卡司以為是好萊塢電影。但電影裡無時無刻散發著濃濃的歐陸氣質,一查之下才發現,原來是意大利導演Paolo Sorrentino的作品(他曾以「羅馬浮世繪」奪得奧斯卡外語片)。
你擔心過變老嗎?這是我近來一直思考的事情。就在這樣的心境下,看了電影<Youth>。
<Youth> 的殿堂級演員一字排開,有影帝Michael Caine、Harvey Keitel、影后Jane Fonda、奧斯卡最佳女配角Rachel Weisz,單看卡司以為是好萊塢電影。但電影裡無時無刻散發著濃濃的歐陸氣質,一查之下才發現,原來是意大利導演Paolo Sorrentino的作品(他曾以「羅馬浮世繪」奪得奧斯卡外語片)。
就算不是畢哥和裘莉主演, 《By the Sea》還是會列入我想觀賞的電影名單裡。因為單看電影海報一片金黃色中散發著濃濃的憂鬱,就覺得很對口味。看這部電影時,畢哥和裘莉尚未離婚,網上一片讚賞他們在這部電影製作中恩愛模樣羨煞旁人。真的是話口沒完,這對好萊塢完美夫妻已經玩完。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演技遠比他們在 《By the Sea》裡的表演精湛得多。
戲裡的畢哥和裘莉是一對來到法國度假的美國夫妻,作家丈夫正面臨事業瓶頸,要為新作找靈感。他們入住一間面海的小旅館,佈置典雅的客房空間寬敞,雙門露台外是一片蔚藍的海景,書桌就面對著一片美景。可是,作家每天一早就出門,晚上喝得醉醺醺才回旅館。作家總是獨來獨往,不見其漂亮的妻子。他的妻子是一名前舞蹈員,丈夫出門後,她每天在露台曬太陽、看雜誌,看一名孤獨的漁夫划著小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。偶爾出門,也只是去市區採買一些日常用品。
MUSTANG是一部土耳其電影,故事很簡單也很有娛樂性,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看不懂的國際藝術電影。
故事敘述在土耳其小地方的五位姐妹花,從青春逼人的大姐到小學生的小妹,在暑假來臨前和男同學門在海邊戲水玩鬧,被鄰居瞧見了,向奶奶和叔叔告狀,結果被囚禁在家。為免她們“敗壞門風”嫁不出去,五人只能在家裡學習傳統女性應該具備的技能比如煮飯、做家事等。未免夜長夢多,奶奶趕快安排相親把她們一個個“推銷”出去。
1996年5月,珠峰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,8名登山客死亡。(隨後尼泊爾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越這個記錄) 電影《Everest》 根據倖存者事後寫的書改編,因為是真人真事,因此格外令人深思。
發現Magic in the Moonlight是伍迪艾倫的作品時,我有點詫異。Woody老頭竟然拍出這麼一部充滿少女情懷、復古小清新的電影。
Woody特色的犀利詼諧對白仍在,電影前半部也處處帶著明快可愛的氣氛,但是,當“達西先生”愛上艾瑪後,戲裡的魔力突然消失了,結尾也是草草了事。整體來說,平平淡淡,餘韻不強。電影看完不久,我已經忘了大部分的情節。
英國女孩追隨男友來到紐約實現他們的音樂夢想。男友的音樂大受歡迎,很快被唱片公司力捧,成為當紅歌手。很有才華卻選擇默默跟隨身後的女友,不久就遭到劈腿的對待。美好的愛情和未來化作泡影,失戀的她在酒吧偶遇一名落魄的得獎音樂監製。曾經風光甚至得過Grammy獎的音樂人最近生活不好過,不但事業走下坡,被夥伴解僱,無法從和前妻的感情走出來,還得面對叛逆的青春期女兒,生活一團糟。兩個失意的人因為音樂湊在一起,突發奇想決定一起製作一張唱片。
因為經費有限,樂團的人都是東湊西湊,就這樣一夥人在紐約的後巷,大廈的天台,紐約地下鐵,公園的湖中央等等,收集紐約的聲音,創造紐約的音樂。音樂人說,音樂將平凡的日常生活場景,變得無比動人。透過音樂,失意人找到了療愈的方法。
會看這部電影,是被其故事所吸引:女主角艾黛琳因為一場意外,基因產生異常反應,從此不會衰老,百年來不停遷移改換身份的生活下去。這樣的情節本來就很奇幻,可以從很多角度講述故事。但 「The Age of Adaline」卻被拍得出奇的無聊,結果歷經百年歲月也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之事。
也許,從由Blake Lively擔任女主角,就可以嗅出端倪,電影不過是套用了一個奇幻的構思,骨子裡就是漂亮女主角與不同帥哥談談戀愛的甜心電影。其實也沒有錯,Blake外貌身材出眾,既然角色要橫跨不同年代,導演當然要盡量利用她的優點,以不同時代的造型出場。Blake就像是從「GOSSIP GILRl」直接走進 「The Age of Adaline」 的片場,繼續倚靚行兇。
去年一口氣看了兩部濃濃七十年氣息的電影「American Hustle」和「Argo」 。
「American Hustle」中文名字譯為《瞞天大布局》,已經將故事告訴觀眾:騙徒被迫和警探合作,聯手佈局抓大騙子,於是騙徒騙人,警察騙人,政治人物騙人……導演以幽默、快節奏的方式將這個計中計的真人真事改編成一部精彩電影。
電視劇「權利的遊戲」(簡稱GOT)是根據喬治馬汀(George R. R. Martin)的暢銷小說改編。整套小說的書名其實是 《冰與火之歌》;《權利的遊戲》是第一本小說的書名。
「冰火」第一本小說於1996面世,即造成轟動,但是電視劇卻遲至2011年才推出,因為作家一直不同意將作品改編成電影,直到HBO的出現。馬汀叔的堅持也是對的,只有電視劇的篇幅,才能將這部堪稱史詩級的鉅作表現得淋漓盡致啊!
Ocean Eleven首部曲,故事簡單,就是集合一夥擁有十八般武藝的竊賊,瞞天盜海去幹一場看似不可能的任務。
作為一部商業電影的娛樂元素它都有了,巨星雲集,節奏和氣氛都掌握得很好,雖然明知主角們不會失敗,但還是替十一羅漢捏一把冷汗。群盜看似失敗卻又得手,一切都在他們掌控之中,在說笑之間,瀟瀟灑灑的就贏得了金錢和美人歸。
Shawshank Redemption 已經是十八年前的電影(1995),但在最佳電影排行榜裡總會看到它,多年來聽聞很多好評,直到最近才看了。
好電影的定義很多,有的深奧沉重,有的淺白易懂,Shawshank Redemption 屬於後者。它不深奧也不沉悶,改編自Stephen King的小說 《Different Seasons》,故事簡單一看就明,但看完後心靈的震撼和感動,如此深刻,已成經典。
先聲明,我是不看喪屍電影的人,不論是 Residen Evil 或是被奉為喪屍片經典的28 Days Later...,除了看過半部的 I am legend,不過這部 WOLRD WAR Z 單單是看了trailer,我就決定這是我今年必看名單的電影之一。我甚少看電影預告看走眼,只要trailer 能讓我有信心,絕大多數都不會令我失望。
不過,如果你喜歡的是典型血腥恐怖,cult 味十足的喪屍片,這部 WOLRD WAR Z 大概不會是你那杯茶。
Baz Luhrman曾經是我喜歡的導演,他的出道作 Stricty Ballroom 還有 Romeo & Juliet 都是我的心頭愛。但是,随后的作品就每況愈下,最近一部有大明星加持的Australia真是食之無味的雞肋。當知道他要改編「The Great Gatsby」時,老實說我沒有信心他可以拍出水準。
看了後真的是:難言的失望。
悶熱的午後每個人都不想動。日光下微風徐徐的池邊,男生曬著太陽,白慘慘的肌膚顯得無比空白,幾乎就跟他們的面貌,一般的面目模糊。
女孩躺在跳水板上,吞吐香煙,花園的林木墨綠地倒映在泳池裡,泳池彷如綠寶石的湖水般,幽不見底。
今年Natalie Portman在各大電影頒獎典禮發光發熱屢獲影后,最後也眾望所歸的捧走Oscar最佳女主角,算是實至名歸。只要有看過 「 黑天鵝 」 的人,都會那麼同意。她把黑天鵝和白天鵝都表現得絲絲入扣,這部電影的最大作用, 是把她捧為影后。
可是電影本身沒有懸疑,更沒有驚悚的效果,有的只得驚嚇。電影一直以自虐、血腥場面來交代女主角的精神分裂,看起來比較像是恐怖片。而且不斷重複一樣的巧段,甚至讓人覺得有點小題大作,根本共情不了女主角的壓力,乃至最後演變成人格分裂也變得強詞奪理,這方面導演和編劇都做得不好。
Inception,絕對是今年最好看的電影之一。無庸置疑。也是近年讓我進戲院兩次的電影 (最後一次是AVATAR)。
就像電影里的 Leonardo比卡丘對夢境的留戀,看完Inception的觀眾,馬上就想再重刷又重刷... ...
看慾望城市電影,是一種情意結。《Sex & The City》的劇集我至今還在重看,只因為裡面所描述的女人心事,多年來依然不過時。
二十多歲看《SATC》憧憬自己成為裡面充滿魅力、自信的女人,三十多歲看《SATC》,覺得裡面的對白說中我們的心底話。
我好久一段時間沒有看日劇了,想當年我可是標準的哈日族,不論是日劇演員或是歌手,紅或不紅的藝人,偶像派性格派實力派,我都可以倒背如流。後來,漸漸的隨著日劇的沒落,自己生活上也有不同的追求目標,對追看日劇的熱誠就慢慢的降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