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Movie Log | 看電影 (94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人生第一次看了韓國選秀賽。追看的原因純粹是因為這一次的《Produce 48》加入了日本的AKB48成員。

我一向不哈韓,韓團選秀的話是不會有興趣看的。雖然我也不是AKB48的粉絲,AKB有多少個分支團,誰是當紅成員我也不清楚。但日韓代表一起競賽,最後組成一個日韓國際偶像團體,我承認聽起來很有話題性也很令人好奇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終於看到一部比較像樣的星戰電影了。自星戰V、V和VI後,我都是靠著一股對星戰的情意結,來觀賞第一集到最新的第八集作品。

前傳系列(第一到第三部)給了大家更多的角色、更完整的星戰世界,所以雖然感情戲拍得硬過隔夜麵包,淡過白開水,白白浪費了黑武士和Padme皇后這對金童玉女,還是有其存在價值。最新開拍的第七和第八,讓天行者、莉亞公主等舊角色回巢,對粉絲如我,無疑是最大的吸引力。畢竟還能在大熒幕看到他們是多難得的事情啊!但是故事炒冷飯,添加的年輕人物沒吸引力,角色塑造扁平,對白造作滿滿的尬點。最受不了是一直強調星戰精神,其實不過是將舊版的元素這邊加點鹽、那邊加點糖的重新包裝一番,消費星戰之外沒有絲毫的加分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今年一口氣看了三部cyborg電影:Blade Runner二部曲和 Ghost in the Shell。吸引我看好萊塢版攻殼機動隊 的最大原因,是因為1995年動畫版的攻殼」好評如潮。這部動畫水平之高至今無人能超越,影響了往後無數的科幻電影,更重要的是,啟發了MATRIX 系列。MATRIX 多個橋段都是直接參考攻殼機動隊,其中包括綠色銀幕出現滾動數字、人後腦勺插電下載程序等經典畫面。

攻殼機動隊是漫畫家士郎正宗於1989年發表的漫畫。要把漫畫翻拍成電影本來就是吃力不討好的事情,更何況是一部經典漫畫,粉絲即要求還原度高,要忠於原著,又要求有驚喜。在1995年,由押井守執導的攻殼機動隊 動畫就是公認的神作,現在由好萊塢來拍攝,Ghost in the Shell 的表現會如何?MATRIX 」的成功,加上好萊塢一向高水準的電腦特效,不論是不是攻殼粉絲,都十分令人期待啊!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THE SNOWMAN時,一直有種不像在看好萊塢電影的感覺,整體氛圍偏向歐洲電影。有這樣的感覺其實也無可厚非,因為本片改編自挪威史上最暢銷作家、北歐犯罪小說天王尤奈斯博(Jo Nesbo)的警探哈利霍勒系列的作品。導演是瑞典籍的Tomas Alfredson,曾獲得各大電影節獎項,算是口碑不錯,而編劇包括了作家尤奈斯博本人。男主角是演X-men系列和新 Alien系列走紅的Michael Fassbender。這樣的製作卡司算是實力堅強的了,照理應該可以打造 《龍紋身之女般的票房和口碑。

但沒有。 THE SNOWMAN不僅票房失利,連口碑也是撲直 (電影宣傳似乎也不給力)。截至目前為止,Rotten Tomatoes只有區區的8%(!),而豆瓣也只得5.1分,可說是東西方觀眾一致差評。如此這般反差的現象,令我很好奇,很想看看這部電影到底差在哪裡?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改編自Austin White的小說《Tony and Susan》的 Nocturnal Animals ,是由Tom Ford 負責編劇與執導的黑色驚悚電影。沒錯,就是那位在時尚界赫赫有名的設計師Tom Ford。

戲裡無所不在的冷冽、尖銳、前衛的氣質令人印象深刻,也許因為有時尚大師的指導,戲裡的人物造型分外搶眼。電影構圖和佈局都是極具巧思的影像符號,真實世界的洛杉磯城市,簡約摩登而冷硬的建築,燈火閃耀的夜景;小說裡的背景是荒蕪的德國西部,畫面是一片土黃色的黃沙,刺眼的橘黃陽光,滿滿展示了導演的意涵與企圖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近來看了幾部韓劇,當中最喜歡的是《The Package》,因為它最不像韓劇。

首先此劇只得12集,沒有狗血劇情,沒有千遍一律的主角人設(霸氣富二代男主和傻白甜女主,你懂的……),沒有俗氣尷尬的對白。The Package的療愈風格比較像日劇,而且是群戲,除了男女主角,加上身邊三對配角人物,帶來一段發生在浪漫巴黎的清新治愈故事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一般上,得獎的藝術片通常只在小眾影評人圈子默默盛行,《The English Patient》卻是名氣響亮、曝光率極高的一部愛情文藝片。當時年紀小,對這類中年演員出演的愛情片不感興趣,卻也都對此片存有印象。直到現在自己也晉級中年,才終於看了這部20年前(驚!)的舊作。

故事背景設在二戰年代,現實和回憶分成兩條主線同時鋪展:回憶的部分發生在北非撒哈拉沙漠,Almásy是沙漠探險隊一員,在北非進行地圖測量和考古工作。他愛上了同儕妻子凱特琳。一場不該發生的愛情,注定了結局的悲劇;現實的部分發生在義大利,擔任護士的Hana選擇脫隊留在斷垣殘壁的修道院,照料面目全非、身世成謎的英國病人,過程中與印度裔軍人Kip產生愛慕情愫。喜歡電影的結尾,漢娜乘坐卡車離開,隨著卡車的行駛,陽光穿透樹梢一明一滅地流逝,回首越來越遠的修道院,在那裡,一段溫馨的愛情萌芽,一段淒美的愛情隨著記憶消逝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Arrival》是我近期很喜歡的一部科幻片,但看此片必須要有心理準備,這是一部科幻片,不是科幻動作片。這其中有非常大的差別,很多人都抱著看外星人攻打地球的動作片的心態,結果大吐苦水。再一次重申,Arrival不是動作片。甚至可以說,它是一部帶有哲學色彩的科幻片。

人類發明了語言和文字,有了文明,但也局限了自己。外星人的思維邏輯沒有受到文字、時間的限制,一切是個循環,就像他們“寫”給地球人看到符號。外星人的符號很有意思,猶如潑墨書法,一次既能呈現所有意思,瞬間即逝。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​ 

The Girl on the Train 故事環繞著三男三女彼此的關係,女主角蕾秋是一個離婚女人,每一天她會搭火車經過她前夫湯的家,窺看前夫和新歡安娜的幸福生活。但漸漸地,隔幾間屋子的鄰居吸引了她的注意力。那裡住著一位美麗的女子梅根和她的丈夫史考特。梅根和史考特看起來是一對完美恩愛夫妻,那是蕾秋心生嚮往的婚姻關係。

突然有一天,梅根失踪了,而在她失踪前,蕾秋驚見梅根與一名陌生男子在露台擁吻。最後梅根被發現遭謀殺。是不是情殺?還是蕾秋酒後失憶錯手殺死梅根?按照劇情一切證據似乎指向蕾秋,但資深影迷自然知道劇情不會這麼簡單。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一個冷漠的靈魂,在透過竊聽他人的生活,卻令自己獲得了救瀆。

1979年柏林圍牆倒塌前,東德情報局GDR以鐵腕手法控制著東德人民。電影的畫面一片黯淡灰色,象征了被恐怖權威掌管下的東德環境,沒有自由沒有色彩。主角Weisler是在政府祕密機構工作的祕密警察,他奉命監督劇作家George和他名伶女友的生活。Weisler每天日夜竊聽他們的作息,企圖尋找可以將George定罪的線索……他運用特工的技倆令作家發現女友和部長的私情,可是,他不知不覺間融入了他們的生活,分享了這對情侶的喜怒哀樂、愛情和謊言、理想和恐懼。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看《Passengers》前沒有抱期望,加上對兩個演員Chris Pratt和新晉影后Jennifer Lawrence無感,就覺得是好萊塢紅星合演的一部科幻愛情片。確實故事就是愛情遇上科幻災難,而且救災過程也很通俗,完全是好萊塢科幻片那套方程式,但出乎我意料之外,電影本身帶來了蠻多的聯想。

首先,如果你身處男主角的位置,未來90年都得要孤獨一生,你會弄醒其他乘客陪你度過漫漫長的人生;還是選擇一人承擔整個宇宙的寂寞?

文章標籤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在飛往歐洲的長途飛機時看了Tim Burton 最新作品 「Big Eyes」 。

男主角Walter Keane以“大眼睛”小孩系列畫作在 1950、60年代走紅。他是當年畫賣得最好的畫家,並且將自己的畫作印刷成低價的商品在商場擺賣。他有一張滔滔不絕的口才,侃侃而談他在歐洲的經歷,說是柏林街頭的小孩啟發了他的創作。畫裡那些有著不成比例大眼睛的孩童,有著不可思議、憂傷、神秘的色彩,令當時許多女生著迷。(令我想起現今的奈良美智)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你擔心過變老嗎?這是我近來一直思考的事情。就在這樣的心境下,看了電影<Youth>。

<Youth> 的殿堂級演員一字排開,有影帝Michael Caine、Harvey Keitel、影后Jane Fonda、奧斯卡最佳女配角Rachel Weisz,單看卡司以為是好萊塢電影。但電影裡無時無刻散發著濃濃的歐陸氣質,一查之下才發現,原來是意大利導演Paolo Sorrentino的作品(他曾以「羅馬浮世繪」奪得奧斯卡外語片)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就算不是畢哥和裘莉主演, 《By the Sea》還是會列入我想觀賞的電影名單裡。因為單看電影海報一片金黃色中散發著濃濃的憂鬱,就覺得很對口味。看這部電影時,畢哥和裘莉尚未離婚,網上一片讚賞他們在這部電影製作中恩愛模樣羨煞旁人。真的是話口沒完,這對好萊塢完美夫妻已經玩完。兩人在現實生活中的演技遠比他們在 《By the Sea》裡的表演精湛得多。

戲裡的畢哥和裘莉是一對來到法國度假的美國夫妻,作家丈夫正面臨事業瓶頸,要為新作找靈感。他們入住一間面海的小旅館,佈置典雅的客房空間寬敞,雙門露台外是一片蔚藍的海景,書桌就面對著一片美景。可是,作家每天一早就出門,晚上喝得醉醺醺才回旅館。作家總是獨來獨往,不見其漂亮的妻子。他的妻子是一名前舞蹈員,丈夫出門後,她每天在露台曬太陽、看雜誌,看一名孤獨的漁夫划著小舟日出而作日落而息。偶爾出門,也只是去市區採買一些日常用品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image image

MUSTANG是一部土耳其電影,故事很簡單也很有娛樂性,不是大家刻板印象中看不懂的國際藝術電影。

故事敘述在土耳其小地方的五位姐妹花,從青春逼人的大姐到小學生的小妹,在暑假來臨前和男同學門在海邊戲水玩鬧,被鄰居瞧見了,向奶奶和叔叔告狀,結果被囚禁在家。為免她們“敗壞門風”嫁不出去,五人只能在家裡學習傳統女性應該具備的技能比如煮飯、做家事等。未免夜長夢多,奶奶趕快安排相親把她們一個個“推銷”出去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近日看了有夠“變態”的療愈系日劇— 『わたしのウチには、なんにもない』 (我的家裏空無一物)
女主角從住在垃圾堆的「儲物狂」、變成愛丟東西的「變態」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
1996年5月,珠峰發生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山難事件,8名登山客死亡。(隨後尼泊爾大地震造成的死亡人數已超越這個記錄) 電影《Everest》 根據倖存者事後寫的書改編,因為是真人真事,因此格外令人深思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發現Magic in the Moonlight是伍迪艾倫的作品時,我有點詫異。Woody老頭竟然拍出這麼一部充滿少女情懷、復古小清新的電影。

Woody特色的犀利詼諧對白仍在,電影前半部也處處帶著明快可愛的氣氛,但是,當“達西先生”愛上艾瑪後,戲裡的魔力突然消失了,結尾也是草草了事。整體來說,平平淡淡,餘韻不強。電影看完不久,我已經忘了大部分的情節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 

英國女孩追隨男友來到紐約實現他們的音樂夢想。男友的音樂大受歡迎,很快被唱片公司力捧,成為當紅歌手。很有才華卻選擇默默跟隨身後的女友,不久就遭到劈腿的對待。美好的愛情和未來化作泡影,失戀的她在酒吧偶遇一名落魄的得獎音樂監製。曾經風光甚至得過Grammy獎的音樂人最近生活不好過,不但事業走下坡,被夥伴解僱,無法從和前妻的感情走出來,還得面對叛逆的青春期女兒,生活一團糟。兩個失意的人因為音樂湊在一起,突發奇想決定一起製作一張唱片。

因為經費有限,樂團的人都是東湊西湊,就這樣一夥人在紐約的後巷,大廈的天台,紐約地下鐵,公園的湖中央等等,收集紐約的聲音,創造紐約的音樂。音樂人說,音樂將平凡的日常生活場景,變得無比動人。透過音樂,失意人找到了療愈的方法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會看這部電影,是被其故事所吸引:女主角艾黛琳因為一場意外,基因產生異常反應,從此不會衰老,百年來不停遷移改換身份的生活下去。這樣的情節本來就很奇幻,可以從很多角度講述故事。但 「The Age of Adaline」卻被拍得出奇的無聊,結果歷經百年歲月也不過是一場風花雪月之事。

也許,從由Blake Lively擔任女主角,就可以嗅出端倪,電影不過是套用了一個奇幻的構思,骨子裡就是漂亮女主角與不同帥哥談談戀愛的甜心電影。其實也沒有錯,Blake外貌身材出眾,既然角色要橫跨不同年代,導演當然要盡量利用她的優點,以不同時代的造型出場。Blake就像是從「GOSSIP GILRl」直接走進 「The Age of Adaline」 的片場,繼續倚靚行兇。

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