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束般的戀愛:花束般的戀愛:

花束般的戀愛當年在日本的票房很高,主題曲也很紅,在港台也似乎很受歡迎。

2015年,山音麥與八谷絹還是大學生,兩人因為錯過最後一班車相遇,從主題餐廳到居酒屋到KTV,從晚上走到凌晨,頗有 Before Sunrise 的感覺。兩人發現彼此有著共同喜歡的作家、興趣而迅速拉近距離。

熱戀的兩人開始同居,麥夢想當插畫家,絹在冰淇店打工,麥會在車站接絹下班,徒步30多分鐘回家,途中在老夫婦經營的麵包店買好吃的麵包。一起追喜歡的小說和漫畫,一起打遊戲,這個時期的生活如此單純,兩人也覺得能一直維持現狀就好。

可惜生活不是小說情節,沒有永遠單純美好,畢業後踏入社會,殘酷的現實碾壓所有的浪漫和閒情。繁忙的工作令兩人生活不同步,興趣想法也開始出現分歧。

5年後,現實的摧殘終於消磨殆盡感情,「我們一路走來的風景很美,就只差了一步」。

他們的戀情像花般,從含苞待放,美麗盛開,逐漸枯萎,最終凋謝。

 

花束般的戀愛:

在有線耳機已經不盛行的現代,也就失去了一起分享耳機,一起聽音樂的那份曖昧和浪漫。你說藍牙耳機也可以一人一個,卻沒有耳線那種被迫彼此靠近,空氣彷彿流動著些許的悸動,這些都是想當年的美好回憶啊。。。更甚的是,藍牙耳機還標榜隔絕雜音,簡直就是勒殺情感交流的凶器。

山音麥和八谷絹的故事是如此的熟悉,身邊不乏許多從大學開始談戀愛的朋友,畢業開始同居,多年後就兩個結局,要不已習慣彼此的存在,決定結婚,要不走到倦怠期宣判分手。

當其中一方努力保留以前的模樣,另一方則覺得早該擺脫學生時代,變成社會人士該有的樣貌時,也就是走不下去的時候了。

 

花束般的戀愛:

其實看完《花束》後我一直納悶,為什麼這部電影不對我口味,散文式的日本電影我通常都能輕鬆get,《花束》的故事很流暢,菅田將暉與有村架純也不是沒火花,但一切就像流水般看過了無痕,不留餘一絲漣漪。那些網上被反复抄了數百遍的坂元裕二金句也沒有打中我。

直到我看到一個影評我才明白了:「戀愛就是吃飯睡覺,一起聽歌看戲而已嗎?」

不是說合拍就不可以成為戀人,而是說編劇靠合拍就能塑造出戀人的角色嗎?電影一直強調兩個文青如何的投緣,但是女主的角色看著就是披著文藝外衣,流於淺白的偽文青,而男主也是滿足於找到聊得來的女友,兩個角色的關係即流於表面也很空洞。同類比「Before Sunrise」,為什麼沒有接吻上床,男女主角透過談興趣,談夢想,談人生觀,也沒有那種”噢,我們好合拍,天注定的緣分“的編排,卻可以讓人覺得他們火花四射

靠各種流行文化符號堆砌而成的戀情,確實很容易讓人共鳴,被劇情感動也自我感動。但愛上一個人,需要的不是勾選選項,勾得越多越代表可以相戀的巴仙率,而是去除各種標籤後,仍能不顧一切愛上的衝動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santa 的頭像
    santa

    瞬間的繪本

    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