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般上,得獎的藝術片通常只在小眾影評人圈子默默盛行,《The English Patient》卻是名氣響亮、曝光率極高的一部愛情文藝片。當時年紀小,對這類中年演員出演的愛情片不感興趣,卻也都對此片存有印象。直到現在自己也晉級中年,才終於看了這部20年前(驚!)的舊作。

故事背景設在二戰年代,現實和回憶分成兩條主線同時鋪展:回憶的部分發生在北非撒哈拉沙漠,Almásy是沙漠探險隊一員,在北非進行地圖測量和考古工作。他愛上了同儕妻子凱特琳。一場不該發生的愛情,注定了結局的悲劇;現實的部分發生在義大利,擔任護士的Hana選擇脫隊留在斷垣殘壁的修道院,照料面目全非、身世成謎的英國病人,過程中與印度裔軍人Kip產生愛慕情愫。喜歡電影的結尾,漢娜乘坐卡車離開,隨著卡車的行駛,陽光穿透樹梢一明一滅地流逝,回首越來越遠的修道院,在那裡,一段溫馨的愛情萌芽,一段淒美的愛情隨著記憶消逝。

 

《The English Patient》在1996年奧斯卡頒獎典禮獨領風騷,橫掃最佳電影、導演、女配角、攝影、配樂等9大獎 ,更被譽為世紀經典愛情片。導演Anthony Minghella(2008年逝世)憑藉此片登上事業巔峰,隨後的作品還有1999年的《天才雷普利》、2003年的《冷山》,其實都不是我那杯茶。以本片來說,我覺得IMDB的7.4分是比較中肯的評分,屬中上佳作但並沒有傳說中的那麼好。

自從好萊塢大亨兼金牌製片韋恩斯坦被曝性醜聞後,大家都知道好萊塢潛規矩其實比誰都還要多。奧斯卡拿不拿獎,端看你後台有多強勁,人脈有多廣、宣傳的預算有多高等等人為因素(我終於明白了《Shakespeare in Love》為何能在奧斯卡呼風喚雨)。電影得獎靠造勢,就是好萊塢的定律,《The Forest Gump》、近期的《La La Land》都是如此。而《The English Patient》也正是這位大亨旗下公司的電影。

二戰時代,北非異國風情,淒美的愛情……齊集外國觀眾最愛的元素,更何況還有一字排開硬底子的演員: Ralph Fiennes, Juliette Binoche,Kristin Scott Thomas……。故事豐富、演員氣質到位、配樂取景一流、場面澎湃、敘事剪輯都是大片規格,面面俱到,一切符合好萊塢“藝術大片”的方程式。有些電影你看到一半就知道,這是一部為了得獎而拍的電影,《英倫情人》就給我這樣的感覺。為了確認對本片的印象,我還重看了兩次。電影稱不上驚世之作,卻也沒有什麽不好,只是個人不愛。

全片最令人讚歎的是演員的光彩,雷夫范恩斯的探險家知識分子氣質,Kristin Scott的美麗和優雅,茱麗葉畢諾許的率性都散發着迷人的風采,演活了劇中的角色。唯獨Colin Firth令我大跌眼鏡,第一時間甚至沒把他認出來, 柯林大叔年輕時真的毫不起眼啊!果然大叔是越老越有魅力型的。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