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awshank Redemption 已經是十八年前的電影(1995),但在最佳電影排行榜裡總會看到它,多年來聽聞很多好評,直到最近才看了。

好電影的定義很多,有的深奧沉重,有的淺白易懂,Shawshank Redemption 屬於後者。它不深奧也不沉悶,改編自Stephen King的小說 《Different Seasons》,故事簡單一看就明,但看完後心靈的震撼和感動,如此深刻,已成經典。

電影沒有玩弄技巧或刻意花俏,沒有很驚人的高潮迭起,導演只是很平實的說一個故事。但這是一部你看了以後會一直記在心裡的電影。

Shawshank Redemption 儼然是牢獄電影的經典,片中優美的旁白和深入淺出的對白,寫得真棒,把無期徒刑囚犯的心情三言兩語就說清楚了。一個會說故事的電影人,的確不需要煽情灑狗血。

 

https://thesilverscreencritic.files.wordpress.com/2013/07/wpid-177774_402196339864635_690050867_o.png

主角安迪因冤獄進了Shawshank監獄後,以自己銀行家的背景和精明才智,幫獄警報稅理財,專門幫獄長洗黑錢,換得特殊待遇。他也藉此為囚犯謀福利,成立圖書館,幫助有心的囚犯考取文憑學歷。正義在監獄無法伸張,唯有以利益換取保護,安迪說他在外是正直到不行的人,來到監牢反而可以做壞事了,一個不犯法的人,來到監獄卻被逼要犯罪才能保命,是對現實社會最大的諷刺。

電影平淡地描述被關了四、五十年的老囚犯,最後雖然踏出監獄,但與社會嚴重脫節,找不到自我價值,無比恐懼,肉體解放了但心靈是永遠被囚禁的。監獄不但讓人失去希望、自尊,連靈魂也失去了。“監獄是個奇怪的地方,剛開始,你很恨它,但久了之後,你便不能沒有它,這就叫體制化”。

只有安迪不一樣,他的心一直嚮往自由,他的秘密一直在囚房裡大海報底下進行。

他不讓自己在監獄裡被“體制化” ,所以他不顧一切透過廣播播放了《Le Nozze di Figaro》,監獄的空中飄蕩著美妙的音符,一剎那間,獄警和囚犯呆若木雞,大家都感動了,在陽光下的靈魂無一不獲得救贖。

我很喜歡電影裡的一幕,囚犯們坐在屋頂享受著安迪與獄警交易回來冰凍啤酒,大家彷彿是維修了自家的屋頂,正在享受勞動後的放鬆,沐浴在早春的夕陽餘輝下,安迪臉上帶著一絲淺淺的微笑,他有了重新做人的感覺。

全片沒有女性角色,只有兩個主角安迪和瑞德之間相惜相知的友情,他們都是內斂而洞悉世事的人,瑞德送他的海報,他留給瑞德的書信,一切無需太多言語。有了安迪的鼓勵,瑞德假釋後,在絕望和恐懼中沒有放棄生命,他找到了太平洋隱世的小島,找到了老朋友,在遼闊的碧海藍天下,他們終於找到了真正的自由。

翻找資料才發現,Shawshank Redemption上映時期碰上《阿甘正傳》,當年阿甘橫掃票房和獎項,搶盡風頭,Shawshank Redemption一直沒有獲得太大的重視。但在發行光碟後,越來越多人討論這部電影,並累積了極佳的評價,至今是IMDb 用戶票選100部最佳電影裡的第一名,番茄影評高達90%佳評。兩者相比,《阿甘正傳》四平八穩,完全具備好萊塢得獎大片的條件,但我更喜歡平實含蓄的Shawshank Redemption。

看這部電影時一直想起《the Green Mile》,後來才知道,原來都是Frank Darabont導演的作品,還有一部很出色的《the Mist》也是他的!而且三部電影都是改編自Stephen King小說!我中學時代就看Stephen King,算是他的粉絲,可惜歷年來,Stephen King 很多小說搬上大熒幕後都不堪入目,水準超差,Frank Darabont 堪稱是把恐怖大師的小說改編最成功的導演了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sant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